西安“出壳”展:艺术对商业一次“硬刚”

责任编辑: xiaolumian.com

艺术与商业合作的案例已经有很多了,并不稀奇,但通常都是商业机构向艺术家发起邀约,艺术家接受委托创作,比如:爱马仕邀请艺术家宋冬打造橱窗;优衣库携手村上隆推出联名T恤,多是一些合作共赢、美美与共的门当户对的联姻。

而西安流行文化地标性商业街区——老城根G park的“出壳”艺术展,则是艺术家单方面对商户的一场“硬刚”,由艺术家单方面挑选商户合作,提出艺术方案,再由商户决定是否合作。

共有13位艺术家参加了这场艺术实验,那么希望合作的商户、以及最终合作成功的商户有多少呢?过程一言难尽,用资深策展人冯博一的话说就是“这是一半实验、一半实践的主动介入商业体的个人化创作展览。拒绝是个普通现象,对艺术家来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艺术家的强大气场遇到商业的铜墙铁壁

这个名为“出壳”的艺术展览由冯博一、王檬檬、刘钢共同策展。从1994年编辑《黑皮书》起就一直站在中国当代艺术最前沿的冯博一,策展过无数实验性质的艺术展,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见证人。此次“出壳”展览的概念雏型正是他提出的。

老城根G park是西安当红开放式商业街区,以频繁举行流行文化艺术活动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入住商户从潮牌lululemon到奈雪的茶,从TESLA汽车到魅KTV,吃喝玩乐,琳琅满目。强大的商业品牌无孔不入地释放着刺激消费欲望的色彩、声音甚至气味,营造出视觉满溢的气场,很容易让艺术品淹没在商品以及商品标识中,变得“不可见”。这对艺术创作是个极大的挑战,用冯博一的话就是艺术和商业相互“让渡空间”的策展方式。

参展艺术家用各自不同的切入点展开了这场与商户的对话,并收到了迥然相异的回应。

艺术家宋冬、尹秀珍夫妇不约而同地向所有商户发出邀请,合作艺术作品。尹秀珍的装置作品《旗帜》,收集商铺员工的旧衣服,拼合缝制成竖条状的旗帜,另一面是银色绸缎上绣制店铺的品牌标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旧时店铺的招幌。作品《旗帜》强调平等,无论商铺内商品的价格高低,也无论商铺中每个人的职位差异,旧衣服以时间顺序编号,按相等面积,缝制在相同尺寸的旗帜上。

(尹秀珍,“旗帜”,装置,2024,摄影:薛莉)

宋冬的作品《无界谈》则强调“谈”。他与所有品牌商铺商议,选择商铺中最贵的一件商品,切分成两半,把二分之一商品与镜面不锈钢板粘合,形成一个半实半虚的作品,一半由艺术家自留,另一半放在商铺原有商品的位置。宋冬精心准备了协议,耐心等待商户的回复,并把接受的、婉拒的和根本不回复的协议都装裱起来,成为这件作品的一部分。

(艺术家宋冬和他的作品《无界谈》)

艺术家王礼军则探索了购物引发的情感体验,对习以为常的试衣过程进行解构。他创作了三个试衣间作品,成为三个“空间雕塑”,各自有不同的性格,《所谓伊人》是个狭窄的异形空间,有一真一假两扇门,探讨真实自我与虚拟镜像的关系;《千呼万唤》是一个舞台感强的场景,探讨私密与公共空间的微妙拉扯;《无关痛痒》则将刻有人脸六种皱纹的木屐挂在试衣间外,用触觉唤醒试衣人的情感共鸣。

(王礼军,《所谓伊人》,装置,2024)

既然是一场带有实验性质的艺术展,总会有预期之外的经历。有些艺术家天马行空的艺术创意在商户处遭遇了委婉的拒绝。比如:有艺术家想在奢侈品店里植入一个2元店的店中店,展示必要物质需求与奢侈品的冲突,没有得到回应;也有艺术家想以“小米”专卖店的Logo为出发点,创作一只小鸡,打造“小鸡啄小米”的意象,放在“小米”专卖店里,被商户彬彬有礼地回应“很欣赏这个创意,但不方便放在店里。”

艺术家和商业相互凝视

在展览的研讨会上,冯博一不断感叹此次展览的策展难度远远超过之前策划的展览。“策展人和艺术家在商业的夹缝中寻找策展和展示方式。商业壁垒森严,导致艺术家的想法难以实现。商业体庞大、丰富,琳琅满目,艺术家的作品被淹没了。”他说,“这个展览强调艺术与商业共荣、共生,但艺术作品的有效性究竟在哪里?我并没有底气,还需要观众反馈。”

(艺术家张晓和他的作品《怪力乱神》)

参与了艺术家与商户双方许多沟通工作的策展人刘钢则感叹艺术逻辑与商业逻辑的冲突之强烈远超预期。他说:“许多国际品牌的宣传工作由总部品牌总监把控,不允许随意调整。此次策展工作就像戴着脚镣跳舞,痛苦在于既想迎合商业体,又想保持艺术独立的原则。”策展人王檬檬同时也是西安美院跨媒体艺术系主任,她没有将“出壳”简单地归类为一个“艺术展”或“商业展”,而是将它视为一种多维的策展实验,她说:“艺术家必须学会如何调整和重新定义他们的作品,使其在一个商业化的背景下依然保持艺术价值。”

艺术家对商业和资本的态度也迥然相异,有的批判讽刺,有的顺从逢迎,也有的谨慎远离,这场大型艺术实验试图在对艺术与商业双方以同等尊重的前提下,让艺术家尽情施展,让商户尽情选择。艺术家在凝视商户的同时,也被商户凝视着。

一个开明的艺术赞助人

最终,老城根G park有132家商户参与了“出壳”艺术展,超过总商户数的80%,这个比例远远超过预期。随着宋冬和尹秀珍的作品不断在商户内外被展出,直到开展之日起,还陆续有新的商户要求加入到他们的艺术项目中。

(徐冰,《地书》,装置,2003至今)

三位策展人一致认为,这个项目的实现离不开“出壳”赞助人、老城根G park董事长时爱丽的全力支持。除了无条件支持艺术家的创意、商户的想法之外,时爱丽还亲自出马,率领公司团队与品牌方创始人或高层沟通。她说:“这个展览有很多不确定性,不能用成功不成功来衡量,只要有了这个想法,去尝试,并接受任何不确定的结果,对我们就是胜利。”

艺术与商业究竟应该如何共处才能保持各自的独立又能够共荣共赢?“出壳”的这场实验在给艺术家们上了一节商业课程的同时,也让商户经营者的视野增添了一个艺术维度。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可探讨的空间还有很多。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由老城根G

文章编辑: xiaolumian.com

韩江:我们一辈子都在向悲伤张开怀抱

张璐诗:数年前,我曾与这位《素食者》的作者有过一次对话,她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书写黑暗与绝望,转而去着眼人类的尊严。

时光的旋转门

范庭略:在潮热的黄梅天,我们一起回忆着那段热闹多彩的岁月,时光好像旋转门,改变了很多人和事,最终又将其沉淀为记忆。

赛博朋克:不曾褪色的魅力与焦虑

宋佩芬:一场以赛博朋克经典电影为主题的展览,追溯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科幻题材的所联结的想象力和焦虑感。

《思想验证区域》:一场综艺中的价值交锋与生存游戏

魏宁均:这档以价值理念和竞技生存为主题的真人秀,引人省思人性的复杂。而节目自身也像一场实验,探索着一部综艺所能触达的议题边界。

唐宁街10号的迎新与送旧

张璐诗:英国首相官邸的新旧交接,也是一睹英国政坛角逐最真实样貌的时刻。

在35岁之后的人生渐入佳境

张乐愚:在为《35岁之后的人生》这个栏目所展开的寻访中,看似是我在听不同的人讲述他们的故事,其实这个过程也像是个自我唤醒的仪式。

小丑与蝙蝠侠的斗争史,也映射着美国当代政治的变迁

范力文:在大多数时间里,这对宿敌的缠斗,也呈现着美国政治的两个端点,它们虽然迥异但内在互为一体。但如今,情况或许将大有不同。

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Oh La La!”单元能否唤醒市场?

宋佩芬:随着博览会场地移师巴黎大皇宫,主办方推出了一个以“不同寻常”、“发人深省”和“难得一见”为特色的全新项目,以期重振交易热情。

中国水墨名家作品,竟是来自西方的收藏

薛莉: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的作品不罕见,但这些展品都来自法国赛努奇博物馆馆藏,两位西方策展人会怎样呈现一场中国水墨作品展?

对话李翊云:我在寻找那种读过之后依然鲜活的书

作为2024年布克奖的评委,李翊云说,她看待一本书的眼光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有些书写即便并不完美,她也会尝试去理解作者付出了哪些努力。

一场音乐节和它的“创伤”议题

张璐诗:在意大利小城拉文纳,一场每年一度的音乐节希望通过音乐搭桥,联结面对创伤和纷争的不同城市,“这座桥虽然纤细,却很必要。”